无当飞军
诸葛亮手中的王牌劲... 富有特色,从部队性质上说,给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类似于法国的外籍军团,是一支职利用当地少数民族兵源,建立的蜀汉劲旅--无当飞军。这支部队和刘备传统的王牌军--白耳兵(注解1),以及西凉马氏军团鼎足而三,一时瑜亮。这支军队富有特色,从部队性质上说,给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类似于法国的外籍军团,是一支职业雇佣军。
蜀汉政权原来就曾经使用过三苗后裔的武陵蛮(从河南南迁,和西南夷不是一个体系)雇佣军,在伐吴战争中大显身手,连猛将甘宁都死于这些蛮族手中。七擒孟获--当然只是一个象征--的战争中,诸葛亮更充分认识到了南中少数民族的英勇善战。这并不奇怪,历史上,农耕民族普遍缺乏果毅精神,而游牧,渔猎民族则往往好勇斗狠。
网络配图
随着南中战争结束,恢复和平,这些剽悍的战士便陷于失业,把这样的力量留在南方,无疑是社会极大的不稳定因素。看看台湾在抗战后发生的二二八事件,带头闹事的就是从原日军中复员的台湾籍高砂部队成员。为此,诸葛亮对此实施了一箭双雕的有利政策,就是征召少数民族战士加入蜀国政府军,而经费问题,就由当地地方豪强解决。《华阳国志》记载亮以夷多刚狠,不宾大姓豪强,乃勒令出金帛,聘策恶夷为家部曲,得多者栾世袭官。于是夷人贪货物,以兼服属于汉,成夷汉部曲,从而在当地建立带有以夷制夷性质的地方军队,当地豪强得到社会地位,遂安于蜀汉统治,出金暮兵,使少数民族得到实惠,缓和了民族矛盾。同时,这些当地失业军人变成了政府军,如同在企业中得到了股份,成为少数民族中具备向心力的核心。其组成的军队熟悉民俗,较少激发问题。后来张嶷,马忠等弹压叛乱,夷汉部曲都是主力。
在汉末三国的大乱世当中,曾出现过四支战斗力超强的“特种部队”,它们在战场上以剽悍骁勇著称,为其拥有者的发展、壮大立下汗马功劳,其中尤以第四支战绩最佳、名气最大。那么,这四支令人胆寒的“特种部队”都有谁?它们都曾取得过哪些骄人的战绩?它们最终的结局如何?(按能力、成就倒叙如下):
4.白马义从
幽州军阀公孙瓒以骁勇善战闻名,麾下有一支异常精锐的骑兵队伍,因坐骑清一色的全是白马,故号称“白马义从”(义从为自愿从军者)。“白马义从”的成员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在与乌桓作战时,每次都能摧锋陷阵、所攻必克,常常令敌军胆寒,畏若虎狼(“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见《后汉书·卷七十三·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
“白马义从”是公孙瓒手中最精锐的部队
“白马义从”起初只有数十人,后来扩充至三千人,成为公孙瓒最可倚重的“王牌军”。只可惜在界桥一战中,这支精锐骑兵队竟毁在河北大将麴义的手中,对方仅用八百精卒外加弩兵的支援,竟然将其斩杀殆尽。经此一役,公孙瓒精锐尽丧,从此再没有跟袁绍叫板的“资本”。界桥之战后七年(199年),公孙瓒被袁绍击破,自焚而死。
3.无当飞军
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曾抽掉以剽悍著称的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到蜀中,然后从中筛汰拣选,留下最精锐的部分组建成军。这支部队的士卒皆身披铁甲,善于使用弓弩和毒箭,擅打山地战,并精于防守。无论是讨伐叛乱,还是在北伐期间,此军都有活跃的表现,每次出战时都能克敌制胜,故有“无当飞军”的称号(“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见《华阳国志》)。
“无当飞军”是蜀汉集团最精锐的部队
“无当飞军”先后经历王平、张嶷两任指挥官,在北伐战场上有出色的发挥。延熙十七年(254年),姜维在第七次北伐失败后南撤,五千“无当飞军”在张嶷的指挥下负责断后,结果遭遇魏军大部队的围攻。尽管击杀两倍于己的敌军,但这支“无当飞军”还是没有避免全军覆没的命运,指挥官张嶷也战死沙场。
2.陷阵营
吕布手下大将高顺以骁勇善战闻名,其直属部队仅有七百余人,对外则号称千人,铠甲、兵器都极为精练齐整,而且军纪严明、作战勇猛,每每能以一敌十。这支部队以擅打硬仗、作战高效而闻名,每次都能快速的攻陷敌方阵营,由此获得“陷陈营”的美称(“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见《三国志·卷七·魏书七·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注引《英雄记》)。
“陷阵营”以擅打硬仗、作战高效而闻名
汉末三国时期名将辈出,而成为高顺“手下败将”的,有不少都是如雷贯耳的大角色,比如夏侯惇、关羽、张飞。可高顺虽然战功卓著,却并不为主公吕布所喜,对方曾屡次夺取他的兵权,而只有在用得着高顺的时候,才会短暂性的将兵权归还给他。但即使如此,在吕布兵败被杀后,高顺依然拒绝投降曹操,最终选择以死报效主公,而他手下这支战无不胜的“陷阵营”,从此也消失在历史的记载中。
1.虎豹骑
要说汉末三国最令人胆寒、战绩最卓越的特种部队,还是要属曹操手下的虎豹骑。虎豹骑是曹操开设霸府之后组建起来的侍卫军,因作战时像虎豹一样勇猛,故有此称。据正史记载,虎豹骑的成员全来自于军中最骁勇的士兵,一旦有所伤亡,甚至要在百夫长当中递补,其战力怎样可想而知(“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见《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注引《魏略》)。
“虎豹骑”是“王牌中的王牌”
“虎豹骑”的统领历来都由曹氏将领充任,其首任统帅便是曹仁之弟曹纯。曹纯统帅“虎豹骑”曾参与征讨袁谭、蹋顿、刘备等势力,每战必克,效率极高。特别是长板坡一战,曹纯率领虎豹骑重创刘备的部队,不仅打得对方找不到北,还俘获他的全部辎重和两个女儿,战绩实在是辉煌(“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引文同上)。
曹纯去世后,曹操因为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接班人”,便亲自统领这支“王牌部队”(“及卒,有司白选代,太祖曰:"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遂不选。”引文同上)。
曹纯去世后,曹操一度亲掌“虎豹骑”
后来,宗亲将领曹真、曹休也曾统帅过虎豹骑,不过很可能属于临时性安排。曹操称魏王后,虎豹骑在史书上便已无记载,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随着战事减少,这支特种部队被改编、整合进禁军系列,不再以单独的军种示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如果说曹魏最精锐的特种部队是威名远播的虎豹骑,那么蜀汉最精锐的特种部队就是诸葛亮亲自打造的无当飞军。
三国乱世,各路诸侯逐鹿中原,靠的是什么?军队,战斗力超强的军队。就军队的战斗力而言,曹魏明显高于蜀汉。所以,前三国时代,曹操几乎是压着刘备打。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势已经明朗。蜀汉获得了大半个荆州,又有了益州作为根据地。刘备在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的辅助下,打造了一支战斗力颇为可观的军队。
然而,先是关羽在孤军北伐时大意失荆州,全军覆灭;继而是刘备为关羽报仇,在“夷陵之战”中一败涂地,“仅以身免”。刘备含恨去世于永安(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留给诸葛亮一个伤兵满营的烂摊子。
诸葛亮还能怎么办?从头再来呀。
南中组军
在刘备去世后的几年,诸葛亮并没有立即兴兵北伐,而是稳定后方,重新打造军队。225年春天,诸葛亮率部南征,平定南中。这就是诸葛亮在《前出师表》提及的“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南中属于少数民族的领域,孟获、雍闿等是他们的首领。这些少数民族好勇斗狠,战斗力极强,给诸葛亮的征伐带来很大阻力。在听取了参军马谡的建议后,诸葛亮采取恩威并重、软硬兼施的策略,先打败雍闿军队,再七擒七纵孟获。到当年秋天,南中战事基本平息。
战事平息了,那些参战的少数民族士兵怎么办?留在南方,肯定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为此,诸葛亮采用了一个天才的办法:将那些好勇斗狠的少数民族士兵,组建成一支正规军。组建军队所需要的费用,就由当地豪强解决。
这个办法,几乎以“釜底抽薪”的方式,杜绝了南中地区再次反叛的可能。同时,为蜀汉提供了一支英勇善战的特种部队——这就是后来在诸葛亮北伐时大显身手的“无当飞军”。由于蜀汉不置史官,《三国志》等正史对诸葛亮北伐语焉不详,对无当飞军的记录更是有限,所以这支特种部队显得很神秘。
小试牛刀
根据有限资料记载,这支无当飞军身披铁甲,携带弓弩和毒箭。他们体格健硕,能够翻山越岭,擅长野战。同样是特种部队,曹操的虎豹骑精于长途奔袭、正面突破;诸葛亮的无当飞军则精于防守作战、固若金汤。
为了更好约束彪悍的少数民族战士,诸葛亮任命沉稳严厉的王平担任第一任无当飞军指挥官,“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无当飞军初露锋芒,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当时诸葛亮亲率大军攻祁山,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关中震响。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马谡丢了街亭,让诸葛亮被迫全线撤退。掩护诸葛亮主力撤退的,正是王平统领的无当飞军。
北伐立功
231年春天,诸葛亮进行第四次北伐。在这次北伐中,诸葛亮用木马运送粮食,解决了一直困惑蜀汉军队的粮草问题。曹魏大将曹真病重,魏明帝曹睿改派司马懿为统帅,抵御诸葛亮进攻。
司马懿率众迎击诸葛亮,另外派名将张郃攻打王平率领的无当飞军。无当飞军在敌众我寡的局面下,英勇奋战,让张郃无计可施;诸葛亮却率部击破了司马懿的大营,获甲首3000级,玄铠5000领,角弩3100张。无当飞军再立奇功!
这是司马懿第一次与诸葛亮正面交锋,却以惨败而告终。此后,司马懿就再也不敢轻易出战了。
悲壮结局
234年,诸葛亮“出身未捷身先死”,病逝于五丈原。此后,无当飞军沉寂了一段时间,只是在240年,参与了平定汉嘉(今四川雅安北)叛乱的战争,控制了局面。
254年,无当飞军参加了姜维主持的第七次北伐。当年6月,姜维趁曹魏内乱,起兵北伐,破河关(今甘肃临夏西北)、临洮(今甘肃岷县)等县后撤退。无当飞军5000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时,因寡不敌众,最终全军覆没,无当飞军最后一任指挥官张嶷也战死沙场,实现了他“杀身以报”的承诺。
无当飞军上演了组建以来最悲壮一幕,名扬千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三国后期,代替司马懿和郭淮主管曹魏西北军务的是陈群的儿子陈泰。但陈泰其实不会打仗,至少不会进行战役指挥。这一点在他第一次和姜维交锋之后已经被姜维看穿了。但是司马家没有看出来,公元255年郭淮死后,陈泰继任征西将军、正式成为魏国西部军区的一把手:“淮薨,泰代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诸军事”。(《三国志?陈泰传》)陈泰原先担任的雍州刺史一职被交给了王经,原来担任讨蜀护军一职的夏侯霸,因为曹爽事件叛逃蜀汉,他的位置由徐质接任。讨蜀护军(魏国护军为中央禁军官职,护诸将军,既为领兵长官,又有监督诸将之权。很多情况下都由受到统治者绝对信任的托孤重臣担当)是魏国西线的独立精锐部队,隶属关系上属于中央军序列,编制待遇上与禁军类似,以骑兵为主力,相当于魏国西部军区虎豹骑特遣队。这三个人是魏国西部战线最重要的三位将领。
但这三个人都有问题。魏晋玄学的风气就是不动手干任何实务,崇尚清谈,陈泰是世家子弟受这种风气影响,动嘴能力天下无敌,一到自己动手操作就马上现原形。先前姜维北伐援救治无戴时,郭淮、夏侯霸还在挡住姜维的战斗实际上是他们在操作,陈泰只是出主意,当键盘侠。这次键盘侠亲自上阵,他马上就会意识到自己和姜维的差距。
雍州刺史王经则出身平民,不是士族子弟,有一定能力,但没有经验。他的出现和司马师有关系。早在魏明帝曹睿在位的时候,士族就已经开始腐败,曹睿为此专门颁布过禁止浮华浮夸的诏书,将所谓的“四聪”、“八达”、“八预”(包括魏晋玄学的创始人夏侯玄)全部禁锢,不给官做。到曹爽执政的时代,开始突破禁令,使用了包括夏侯玄在内的大量“浮华党”。但这些人在司马懿的政变中表现为集体尿裤子,面对司马懿的屠刀,根本无力反抗。这一切都被司马师看在眼里。作为司马家第二代掌门,司马师的胸襟气度远远超过他的父亲和弟弟。为了避免士族豪门的做大,司马师开始向寒族打开做官的渠道,大力提拔寒门弟子到重要岗位。其中著名的有石苞(西晋时代与皇亲王恺斗富的石崇的亲爹)、邓艾、王基、王经等人。司马师的这些做法,证明他是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他在用人选材上更接近于曹操的唯才是举,而不是他爹和陈群捣鼓出来的九品中正制,因为这种选材体制和后来的科举制类似,从长远来看对皇帝最为有利——选出的人相对独立,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家族负责。西晋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朝廷重臣都只关心自己的身家性命,对国家不负责任。可惜历史没有给他时间。司马师死的太早,又生不出儿子(生了五个女儿!),导致这些变革半途而废,司马昭走了曹丕的老路,为了称帝,向士族交出了更多的特权以换取支持,西晋时代寒门子弟的上进之路彻底被封死了。
讨蜀护军徐质是一个出身行伍的大老粗,凭借军功一步一步升到这个位置也是司马师唯才是举的产物,但此人眼光格局有限,起不了决定性作用,只是一个猛将而已。
面对这样的对手,天水麒麟儿犹如鹤立鸡群。从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开始,姜维进行了一场历时数年的北伐大战。
姜维北伐战役的第一阶段,举刀砍向狄道。前面说过这里是陇西与雍州联络的要点,这一次姜维的进攻筹划多年,凭借夏侯霸的关系让魏国的狄道守将李简立即投降,“复出陇西,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三国志?姜维传》)”。姜维大喜,亲自带领部队前去接应。为了保障侧翼安全,阻击魏军可能的援军,他派出张嶷统帅的无当飞军驻防襄武方向的大道。这个决定有些随意,可能姜维只是想让张嶷部做一个警戒而已。因为张嶷的无当飞军是一支少数民族部队,擅长山地作战,属于步兵特种兵序列,打正规战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面对精锐骑兵部队。
果然姜维突然出兵狄道,陈泰没仔细考虑就派他麾下最精锐的部队征蜀护军徐质,急速驰援。这就显出新手和老将的区别——面对姜维,郭淮是先让部队进入重要区域,摸清对手的动向后再行动,所以和姜维大战没吃什么亏,陈泰一出手就跟着姜维在走,姜维出兵狄道他就援救狄道,根本没有对战场形势作出判断就急着要打,肯定会吃亏。
不过陈泰运气不错,徐质的骑兵在襄武遇见了担任警戒掩护任务的无当飞军。徐质毕竟是老兵油子,看见蜀军多是步兵,立即发起冲锋。张嶷也是蜀中名将,临危不乱,指挥无当飞军列阵抵抗。双方在襄武展开大战。襄武这个地方的地形是一个类似上方谷的山谷,无当飞军堵在谷口,魏军骑兵一时展不开队伍。当面对砍没有太大优势。这时候徐质显出了自己蛮横的一面:把精锐虎豹骑排成大纵深阵列,不顾伤亡的向无当飞军发起冲锋,无当飞军因为多从事山地作战,武器以刀盾为主,缺少抵御骑兵冲锋的长矛,虽然凭借地形密,集结阵守备但挡不住骑兵一波接一波的冲锋。双方实际上是在一个狭窄的山谷里搏命。张嶷拼出了斯巴达三百勇士的感觉。大约千人的无当飞军,挡住了五千左右魏军虎豹骑一整天的来回冲击后,全军覆没,几无一人身还,张嶷本人也死在阵中:“军前与魏将徐质交锋,嶷临陈损身,然其杀伤亦倍过。”(《三国志?张嶷传》)。徐质的部队也被打残了,五千人左右的队伍至少损失了一半,在他不计伤亡的打击之下,通往狄道的大门被他撞开。
姜维得到报告,立即把狄道搬空,放弃城池,率全军应战徐质,掩护百姓撤回蜀中。这时候徐质应该等待王经后续部队集结完成后,再攻狄道。但是不知道出了什么情况,徐质竟然率军追击蜀军!还剩不到三千人的部队去追一支三万人以上的敌军,不是疯了就是把对手当白痴。徐质本人久经沙场,应该不会这么干,那么让他这么干的不是王经就是陈泰。这就是逼死人啦!果然徐质的精锐部队追击姜维中了埋伏,步了王双、张郃的后尘,本人被杀,全军覆没,讨蜀护军这支魏国的禁军部队在魏军的序列中消失。姜维成功率军掩护百姓撤回汉中,王经率领后续部队重新夺回狄道,并顺便帮徐质收了尸。
这一仗,姜维小胜,用无当飞军拼掉了魏军在西部最精锐的讨蜀护军部骑兵精锐。但这还没有结束。姜维很快发起战役第二阶段,继续进攻王经驻守的狄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三国时候,有三支非常有战斗力的军团,分别是马超的西凉军,刘备的白毦兵,以及蜀国的无当飞军,这三支勇猛善战的部队其事迹散见于史册,如《三国志》《华阳国志》《诸葛亮集》中。
马超的西凉军民风剽悍,以骑兵见长,冲锋陷阵,勇不可挡,潼关一战,《三国演义》上说让曹操割须弃袍,事有夸张,但曹操深为忌惮马超却为事实,《三国志》载,曹操面对马超的英勇曾感叹“马儿不死,吾无葬生之地也”。
而刘备帐下白毦兵,乃“西方上兵也”,精挑细选的虎贲勇士,是刘备的死忠警卫部队,领头的叫做陈到,陈到一点都不逊色于赵云,可惜资料流传下来太少,后世认为一身是胆的赵云其实是二人的合体。
只有无当飞军,才是蜀汉最精锐的野战兵团,《华阳国志》记载诸葛亮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这支特种兵团是诸葛亮亲自组建的,是名符其实的雇佣军,这些士兵皆身披铁甲,能够翻山越岭,无当,是指勇猛善战,无可阻挡;飞军,是指兵贵神速,身手敏捷,首任司令官是王平,末代统帅则是蜀汉名将张嶷。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人,《三国志》有传。张嶷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既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也是一位明理识体,忠心耿耿的报国义士,他为蜀汉小朝廷鞠躬尽瘁,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张嶷出生贫寒,但生性豪爽豁达,自小爱打抱不平,年青时为县衙小吏,有一次盗贼进犯,顶头上司县长望风而逃,张嶷却从容不迫,甘冒枪林箭雨,背负县长夫人,杀开一条血路,致使上司全家团圆,因此名声大震。
张嶷是靠战无不胜的军功起家的,是从基层下级军官一步一步打拼成长的,不独武艺高强,而且胆识过人,计谋高超,在任一县军事长官时,因山贼掳掠军资,啸聚山林,官兵进击则四下散跑,不易剿灭,张嶷以和亲之计,大办酒席,然后乘势剿灭了为害一方的盗贼,一时传为美谈。
虽为保境安民的地方军事长官,但张嶷却两袖清风,操守清廉,有一次,不幸身患重病,竟然因家境贫寒,无钱医治,于是求救于广汉太守何祇,因素无交情,张嶷本没有太大期望,不料何祇竟然识才爱才,不惜倾尽家财给张嶷治病,虽然得以痊愈,但张嶷后来的病根可能就是这个时候落下的。
张嶷后从属于将军马忠麾下,在随马忠讨伐叛乱的南夷时,尽展军事才华,不仅平定了南山诸羌,而且招降了两千叛兵,南中四郡遂定。不料就在诸葛亮平定越巂郡后,此地蛮夷旋平旋反,可见在蜀汉时期,西南大后方一直是动荡不安的,蜀汉派往越地的官员没有一个敢到任的,只有张嶷在时议的推荐下,敢于深入龙潭虎穴,担任越巂太守,这是张嶷第一次担任方面大员,其上任后,恩威并施,宽严相济,并巧妙使用反间计捕杀恶僚,对于真心投诚的夷族首领,上奏朝廷给予封赏,对于负隅顽抗不识时务的蛮人用兵进剿,于是越巂蛮夷纷纷投诚,诸郡得以承平安定。
张嶷并非只是一介武夫,只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还是一位治世能臣,在越巂太守任上,广开言路、虚心接受少数民族建议,开始战后重建,修复城郭,开采盐铁,种植漆麻,然后聚集当地百姓,开通阡陌,修筑道路,张嶷开通的南中诸郡到成都的道路,可能是较早的茶马古道,可惜史无详细记载。张嶷在南中一干就是十五年,这十五年间,郡泰民安,百姓富足,当朝廷征召张嶷回成都时,当地万民哭泣,依依不舍,而被他降服的诸夷大小头目竟有数百人,自告奋勇追随他一起赴任,可见张嶷在南中人民心中巨大的威望和影响力。因政绩显赫,张嶷回到成都后,被进封为荡寇将军。
《三国志》评价张嶷“识断明果”,诚不虚也,张嶷具有远见卓识,善于判断和识人,张嶷初识蜀汉继任丞相大将军费祎时,见其恣性泛爱,特别是对待曹魏降将只知一味示好,不加戒备,就很忧虑,他曾经修书一封,警示费祎,告诫费祎要防范小人,甄别对象,尤其是现在已经是位高权重的首脑人物,要以前人为鉴,谨防刺客。费祎一笑了之,不予理会,后来费祎果然在岁首大会上,被魏国降将郭循所刺杀,死于非命,也使蜀汉和平发展的执政理念终被北伐的军事思想替代,加速了蜀汉亡国。张嶷还目光如炬,准确判断出吴国权贵诸葛恪的悲惨结局,后诸葛恪果被夷灭三族。
或许是因为张嶷抚夷有方,也或许是张嶷在诸羌中有着巨大威信,蜀汉最具战斗力的无当飞军,三国时最猛兵团,因士兵都是由南中的少数民族勇士组成,所以在首任军事长官王平死后,张嶷继任,张嶷是第二任兵团司令,也是最后一任统帅。
无当飞军此前战功赫赫,是统帅部诸葛亮、姜维手中的王牌部队,其最英勇一战此前当数街亭之战,对,就是马谡失街亭时,当时王平率领无当飞军做为马谡侧翼,以三千士兵抵挡了魏国名将张郃的主力大军,张郃督军奋战,想一口吃下这支王牌部队,却不料无当飞军个个以一挡十,视死如归,拼死抵抗,张郃苦于无计,又见司马懿大营被诸葛亮攻破,无奈退却,无当飞军在王平指挥下,发挥无可阻挡,山地作战的特长,冲出营地,反击魏军,张郃数万大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所以街亭之战,马谡论罪当斩,独王平战功卓著,得以拜将封侯。
公元254年,姜维率领张嶷等众将挥师北伐,此刻,张嶷已经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甚至到了行军走路只能依靠拐杖的地步,这与他在南中潮湿多雨地呆过数十年有关,军中有人提议将张嶷留在后方,但张嶷执意出征,出征前,张嶷给后主刘禅上书,言道,臣屡受国恩,无以报答,加之身体有病,常恨突然病故,如今总算得遇良机,为国出征,如果取得凉州,臣愿为守将,如果不能取胜,臣愿以身死报答主上。刘禅览后,涕泪交加,不胜感慨。
这一年十月,姜维第七次伐魏,战事仍然胶着,为了掩护大军,张嶷以孱弱多病的身躯率领蜀军最精锐的军团无当飞军与数倍于自己的魏军徐质血战,此一战惊天地泣鬼神,杀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虽然无当飞军浴血奋战,怎奈寡不敌众,《三国志》上称“军前与魏将徐质交锋,嶷临陈殒身,然其所杀伤亦过倍”,张嶷不幸战死,所率五千无当飞军在杀掉数倍于自己的敌军后,全军覆没,这是无当飞军最后的辉煌,也是张嶷实现杀身成仁的最后一战,他为蜀国流尽了自己最后一滴血,残阳如血,血红血白,在血色黄昏中张嶷实现了自己的报国夙愿。
张嶷死后,后主刘禅不胜伤感,荫佑张嶷之子封侯,次子袭爵,南中越巂民夷听到张嶷战死的消息后,无不悲痛欲绝,为张嶷立庙,四时拜祭。张嶷死后,姜维整军再战,击败魏军,斩杀了徐质,总算是为张嶷报了仇,可惜无当飞军,蜀汉最猛的雇佣军野战兵团,实事上已经不存在了,据传后来蜀国又组建了无当飞军,在阳平关战役中有所表现,但那时对于蜀汉小朝廷其实已经于事无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