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战役
维德孔·吉斯林(Vidkun Quisling,1887年7月18日—1945年10月24日)
挪威国家统一党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挪威首相。因其在大战期间与纳粹德国积极“合作”,吉斯林的名字已成为“卖国贼”或“叛国者”的代名词。
吉斯林其人
军官时期
维德孔·亚伯拉罕·劳里茨·吉斯林于1887年7月18日出生在挪威弗雷斯达尔的农民家庭。1905年9月,吉斯林考入挪威军事学院,在此期间,吉斯林发现自己在学习竞争中未能处于引入注目的地位,遂奋起直追。3年之后,以第1名的成绩从军事学院毕业,前往野战炮兵部队任中尉。1909年,考入挪威高级军事学院深造。1911年,吉斯林以最佳成绩毕业,因而单独受到国王的召见,来到总参谋部任职。1917年10月,吉斯林调任野战炮兵总监的参谋。同年改任炮兵指挥军官,晋升为上尉,野心勃勃的吉斯林对此并不满足。他的沉默寡言在同事中间是有名的,往往是坐1个小时却不说一句话。此外,他没放弃对学习的爱好,仍抓紧学习历史、数学和哲学,注意研究俄国问题。吉斯林因其百科全书式的知识而被同事称为“教授”。1918年5月,吉斯林出任挪威驻俄国公使馆武官。在此期间结识后来对其政治生涯影响很大的商务参赞弗雷德里克·普里兹。同年12月,吉斯林返回总参谋部。1919年夏,吉斯林前往赫尔辛基的芬兰公使馆,先任秘书,后改任武官。1921午6月奉召回国。
吉斯林的知识和经历引起了弗里特约夫·南森的注意。南森是著名的北极探险家、动物学家、外交家和挪威人道主义领袖人物,当时正在国际红十字会的主持下领导国际俄国救济委员会的工作。南森在苏俄设有莫斯科和哈尔科夫两个办事处,决定起用吉斯林从事救济工作。1922年1月,吉斯林获得国防部的批准,前往苏俄的乌克兰就任哈尔科夫办事处主任。大约在1923年9月,吉斯林被挪威总参谋部解除职务,办事处主任职务亦被取消。应当时出任国际联盟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的南森的邀请,从1923年底到1925年,吉斯林先后在巴尔干半岛和苏联处理难民事务,南森对吉斯林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1927年6月起,吉斯林奉命以挪威驻苏联公使馆秘书的身份为英国代管其在苏联的利益,直至1929年12月,吉斯林因此获得英国政府授予的帝国勋章。
投身政治
因大萧条的影响,吉斯林未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遂决定投身政治。1930年南森逝世后,吉斯林连忙发表文章,宣称自己是南森的政治继承人,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1931年5月.吉斯林被组阁的挪威农民党任命为国防大臣。吉斯林任内对防务毫无建树,却卖力地反对工党和工会。1933年3月,任期届满。
此时,挪威的经济危机加剧,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吉斯林开始转向法西斯主义,决心模仿希特勒在德国的所做所为,在挪威建立独裁统治。1933年5月,吉斯林抄袭德国纳粹党的理论和策略,在普里茨等人的支持下,创建挪威国家统一党,自任党的元首,并组织冲锋队。但是,纳粹主义在挪威土地上影响不大。在1933年和1936年的两次议会选举中,吉斯林的国家统一党所得票数都不足选民总数的20%,根本未能得到议席。此后,吉斯林决心投靠纳粹德国,借用希特勒的武力夺取挪威政权。
吉斯林于1939年夏开始与德国纳粹党对外关系部部长、纳粹理论家阿尔弗雷德·罗森堡建立联系。但此时大战尚未爆发,纳粹德国还未充分意识到挪威的战略地位,因此对吉斯林的暗送秋波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回报。
...查看更多挪威地处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北部,东邻瑞典,东北与芬兰和俄国接壤,西濒挪威海,海岸线长2.1万公里,多天然良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由于德国没有直接进入大西洋的出口,只有经北海绕过英国本土才能进入大西洋。但强大的英国海军一直是德国海军的一块心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曾利用海军优势,从设得兰群岛到挪威海岸,横跨狭窄的北海,布置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网,使德国舰队困在本土港内无所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海军鉴于历史经验和地理事实,认为要对付占优势的英国海军,德国必须设法在挪威获得基地,这样才能突破英国在北海的封锁线,畅通无阻地进入大西洋。德国海军中将韦格纳形象地比喻道:“北海的德国舰队原是没有马的骑士,现在应当让他骑在地理的马鞍子上。”
1939年10月10日,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海军上将晋见希特勒,表示担心挪威可能向英国开放港口,这将给德国带来战略上的不利后果。他力劝希特勒先占领挪威,以作为对英作战的海军基地,同时也可以确保瑞典的铁矿砂来源(德国每年消耗的1500万吨铁矿砂中,有1100万吨要从瑞典进口,在冬季,这些铁矿砂要经铁路运到挪威港口纳尔维克,然后再航运到德国,整个航线恰好在挪威领海以内)。但在希特勒的战略中,首要目标是征服西欧,故他还是宁愿保留挪威的中立地位,而不愿采取任何节外生枝的军事行动。
1939年12月16日,挪威纳粹党党魁,国防部长吉斯林访问柏林,向希特勒报告说英国即将在挪威政府的默契下占领挪威。吉斯林并请求希特勒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以支持其发动一场政变,推翻挪威政府,事成之后,便邀请德国保护挪威,从而阻止英国的入侵。希特勒表示他宁愿看到挪威完全保持中立,斯堪的纳维亚其它地区也是如此,因为他不愿扩大战场。但如果敌人准备扩大战争,他就要采取自卫行动,以对付这一威胁。他答应给吉斯林一笔资金,并保证研究给予军事援助的问题。然而,英法方面却不断发出对挪威中立地位的威胁。早在1939年9月19日,英国内阁通过了海军大臣丘吉尔提出的方案:在挪威领海内布雷,从而切断德国进口瑞典铁矿砂的海上运输线。1940年1月6日,英国政府照会挪威政府,宣称英国舰队将不允许德国商船利用挪威水域。这增加了希特勒对其北翼安全和战略资源的担心。1月27日,希特勒指示德军统帅部,为必要时占领挪威拟定一份全面的作战计划。为此,德军最高统帅部专门成立了一个由陆海空三军各派出一名代表组成的战役准备工作参谋部,拟定了代号为“威悉河演习”的挪威战役计划。
1940年2月5日,英法在巴黎举行最高军事会议,决定以2个英国师和1个法国分遣队组成这一支远征军,在挪威的纳尔维克登陆,进而占领瑞典北部的耶利瓦勒铁矿。紧接着在2月16日发生的一起事件,最后坚定了希特勒占领挪威的决心。当天,1艘载有英国战俘的德国军舰“阿尔特马克”号受到英国军舰的追逐,逃到挪威水域避难,丘吉尔命令英舰闯入挪威水域,登上“阿尔特马克”号,救出了战俘。而当时有2艘挪威炮艇在场,没有对英舰的入侵行为作出任何反应,只是事后挪威政府向英国提出了抗议。但希特勒认为挪威政府已甘当英国帮凶,这个抗议无非是为了欺骗他而故作姿态。随后吉斯林向希特勒报告说,英舰的行动是英、挪事先拟定好的计划,使希特勒更加深信不疑。于是他决心先下手为强,将挪威迅速占领。他对德军将领们说:“据报告说,英国准备在挪威登陆,我要赶在他们前面到达。英国占领挪威会成为一个战略上的转折点,他们会乘机进入波罗的海,而我们在那里既无军队,又无沿海防御工事……敌人会向柏林进军,打断我们两条战线上的脊梁。”
1940年3月1日,希特勒发出实施“威悉河演习”的正式绝密指令:要求德国三军部队做好占领挪威的全面准备。同时占领丹麦,作为必要的跳板和运输线的保障。他在指令中强调指出 “……保证我们在瑞典的铁矿砂基地,并为我们的海军和空军提供进攻英国更为广阔的出发线……以大胆行动和出奇制胜来弥补。“这次占领,是和平占领,目的就是要用武力保护北欧的中立,但是,任何反抗保护的行为,要用一切军事手段加以击溃”
德军“威悉河演习”计划,是以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的立体战术,实施突然袭击,从南到北在挪威的奥斯陆、克里斯丁、斯塔万格、卑尔根、特隆赫姆、纳尔维克6个主要港口登陆,第一阶段夺取港口和机场,第二阶段向内陆进攻,全部占领挪威,并准备在第二阶段对可能登陆的英法联军进行抗登陆和反击作战。为迅速实现战役目的,德军统帅部调集了海军的全部力量,空军的6个航空兵师和2个空降兵师,陆军第21集团军的5个步兵师,由曾在北欧作过战的第21集团军司令法尔肯霍斯特上将任战役总指挥。鉴于英法海军力量几乎是德国海军的9倍,德军统帅部特别强调战役发起的突然性,指出:“尽管敌人握有制海权,但如能充分发挥突然性,我军是可以进入挪威的,认清这次战役的重要性,将来水面兵力虽损失大半亦不应吝惜。”为了做到突然袭击,德军统帅部要求:隐蔽展开兵力,采取伪装措施,散布假情报造成准备在英国登陆的假象。除战役总指挥法尔肯霍斯特上将外,各级指挥员尽可能晚一些了解自己的任务,以防泄密。
然而,英法仍在从容不迫地谈论他们的计划,就好像德国根本不会相信他们的威胁和暗示,或者德国还蒙在鼓里根本不知道他们的意图一样。1940年3月28日,英法在伦敦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决定于1940年4月5日在挪威海域实施布雷行动,并以部队在纳尔维克、特隆赫姆、卑尔根、斯塔万格登陆,同时在莱茵河空投水雷,以阻止德军向西推进。但由于法国但心德国报复,反对在莱茵河布雷。两国在一番争议后,将计划推迟了3天,定在1940年4月8日实施。
1940年4月初,德军准备工作基本就绪。登陆部队和各种舰只集结在威瑟河口,空军也开始向德国北部各机场集中,并向英国的斯帕卡湾基地派出潜艇,1艘袖珍战列舰率领一只小型舰队前出到了大西洋,摆出一副要进攻英国的架式。
1940年4月2日下午,希特勒在同德国空军司令戈林、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和登陆作战总指挥法尔肯霍斯特举行了长时间的会议后,发布了一道正式指令,命令“威瑟河演习”于1940年4月9日晨5时15分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1940年4月6日夜,由1艘袖珍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7艘轻巡洋舰、14艘驱逐舰、28艘潜艇和若干辅助舰艇组成的德国登陆舰队,搭载着首波登陆的1万余名士兵,在夜幕掩护下悄悄启航,驶进了波罗的海。1940年4月7日下午1时25分,英国海军部接到侦察机发来的报告:“发现强大的德国舰队正向北移动,穿越斯卡格拉克海峡,向挪威海岸进发。”然而英国海军部却不相信这支德国舰队是去挪威登陆的,怀疑其目标可能是英国。信心十足英国主力舰队于下午7时30分从斯帕卡湾基地启航,北上去拦截德国舰队,在北海海面展开战斗队形,搜索德舰,以求一战而全歼德国舰队。结果,庞大的英国舰队一无所获,未能在最有利的时机将警戒十分薄弱的德国登陆舰队消灭在航渡中。德军在毫发未损的情况下,完成了最担心的航渡。
1940年4月9日凌晨4时20分,德国驻哥本哈根使节向丹麦政府递交了最后通牒,要求丹麦立即接受“德国的保护”,限定1小时内答复。5时20分,德国驻奥斯陆的使节又向挪威政府递交了相同内容的最后通牒。而此时德国舰队已逼进挪威各主要港口,并已从海上和陆路向丹麦发起了进攻。丹麦人几乎没有抵抗,海军一炮未发,陆军只被打伤20人,4小时后便接受了德国的最后通牒。然而挪威政府却答复说:“我们决不屈服!”
5时50分,德军在挪威沿岸的各主要港口实施登陆,同时出动800架作战飞机和250架运输机,从空中压向挪威。挪威军队还没充分动员,仓猝抵抗。在纳尔维克,当10艘德国驱逐舰向迫近港湾时,港内2艘挪威古老的装甲舰“艾得斯伏尔德”和“挪奇”号向德舰发出信号,要他们说明身份。德军派人乘汽艇向挪舰招降,但挪舰表示坚决抵抗。德舰于是发起攻击,2艘挪舰先后被鱼雷击沉,300名挪威水兵全部阵亡。到上午8时,纳尔维克被德军占领。在特隆赫姆,守卫该港的挪威第5师师长遵从吉斯林的号令,未作任何抵抗便交出了这个良港。在挪威第二大港口卑尔根,海岸炮台向逼进的德舰开炮,重创德轻巡洋舰“葛尼斯堡”号和1艘辅助舰。但其它德舰上的士兵却登陆,在午前占领了该港。“葛尼斯堡”号当晚被英国轰炸机炸沉。西南海岸的斯塔万格和附近的苏拉机场也于中午落入了德军之手,德军由此获得了在挪威的前线空军基地,掌握了挪威南部和中部的制空权。南部海岸的克里斯丁海岸炮台两次击退了由德轻巡洋舰“卡尔斯卢合”号率领的德国舰队的进攻。但这些炮台很快就被德国空军炸毁,港口于下午3时左右陷落。但“卡尔斯卢合”号在当晚离开港口的时候,被英国潜艇用鱼雷击中,损伤严重,最终沉没。
但是,德军在进攻挪威首都奥斯陆时遇到了意外困难。在1940年4月8日寒冷的夜里,德国舰队原计划当夜抵达奥斯陆,德国大使馆派人在码头上彻夜等候迎接,然而德国舰队一直没有到达。他们在50英里长的奥斯陆峡湾入口的地方遭到了挪威布雷舰“奥拉夫·特里格佛逊”号的拦截,1艘德国鱼雷艇被击沉,轻巡洋舰“埃姆登”号被击伤。接着在奥斯陆以南约15英里的地方,又遭岸炮轰击和鱼雷攻击,德国舰队旗舰——崭新的“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中弹起火,引爆舰上弹药,船身碎裂,终于沉没,损失1600名官兵,舰队司令奥斯卡·孔末茨海军少将落水后被俘。德国舰队遭此重创,被迫暂时撤退。奥斯陆是被德国空降兵征服的,1940年4月9日中午,约5个连的德国空降兵在奥斯陆附近的福纳步机场着陆,在吉斯林的“第五纵队”配合下占领了奥斯陆
挪威王室、政府和议会议员带着20辆载着挪威银行的黄金和3辆外交部秘密文件的卡车,撤到奥斯陆以北80英里的哈马尔。德国空军上尉斯比勒率领2个连的德国伞兵进行追击,遭到顽强抵抗,比勒也身受重伤,只好退回奥斯陆。
就在德军登陆的同一天,即1940年4月9日午后,英国主力舰队出现在卑尔根附近,德军迅速出动大批轰炸机,炸沉英军1艘驱逐舰,伤1艘战列舰和2艘重巡洋舰。英国舰队初战受挫,撤到设得兰群岛地区。此后,由于德军掌握了挪威南部和中部的制空权,英军统帅部决定在挪威海南部水域只使用潜艇和飞机。当日晚24架英国轰炸机袭击卑尔根,将已受重伤的德轻巡洋舰“葛尼斯堡”号炸沉。在挪威北部纳尔维克,受飞机作战半径限制,德国舰队和登陆部队得不到空中支援,遭到英国飞机的严重打击。1940年4月10日和1940年4月13日,英国出动大批轰炸机袭击纳尔维克,炸沉10艘德国驱逐舰。1940年4月14日和1940年4月16日,英法联军在挪威北部纳尔维克和中部特隆赫姆附近登陆。中部登陆的英法联军于1940年4月19日向特隆赫姆发起进攻,但因得不到空中支援,在德国飞机的狂轰烂炸下遭到惨重损失,到1940年5月2日即退出挪威。在纳尔维克的争夺战中,英法联军得到舰队和空军的支援,占有巨大的优势。然而,这一地区的德国登陆部队虽得不到空中和海上的支援,对英法联军的阻击战却进行得相当顽强,击退了英法联军的多次进攻。战斗进行到1940年5月28日,德军放弃纳尔维克,沿铁路向瑞典边界退却。1940年5月10日,德军在西线发起大规模攻势,1940年6月初法国已危在旦夕,英法自顾不暇,于1940年6月7日前从挪威撤出了自己的全部军队,挪威国王和政府也流亡伦敦,德军于1940年6月10日占领挪威全境。在德军的保护下,吉斯林组成了傀儡政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在德国人心中,纳尔维克港一役是英雄式的惨败,他们还颁发了特殊勋章来纪念此事。德国海军在纳尔维克港与英国海军的两次战斗,惟一的好处是德军在纳尔维克港区域的地面部队增员了。纳尔维克战区陆军司令战争指挥负责者爱德华·迪特尔将军把逾2000名幸存海军收编起来,组成一支步兵旅。当时德军的确亟需这批由海军转为陆军的救兵,因为英、法、波三国联军与德军在纳尔维克酣战,不让这个战略重镇落人德国人手中。1940年5月27日,三国联军占领纳尔维克港,但迪特尔的军队仍然在四周山区紧紧包围港口。三国联军意识到自己永远守不住这个港日,于1940年6月8日撤离。德国陆军又夺回港口控制权。
盟军登陆夺回特隆赫姆港和其余德军登陆点的战役,均因盟军内部缺乏合作而失败。英国皇家海军甚至要从陡峭的挪威海岸把远征军逐个吊下来,然后用船把他们送回英国。
盟军从挪威全线撤退,这对于德国人来说无疑是一大胜利,也给了雷德尔一个取得海上全胜的机会。雷德尔的姊妹战列舰格奈泽瑙号和沙恩霍斯特号驶至纳尔维克港以西的大西洋公海,巧遇英国航空母舰光荣号,其时英航空母舰只有两艘驱逐舰护航。这对德军来说真是千载难逢的进攻机会。当时能见度很高,且光荣号航速极慢,舰上载着48架舰载机以及英国皇家空军的几架战斗机。
德舰把船首的大炮高高升起,在约16英里处开始发炮,炮弹落点非常准确。光荣号还未来得及使一架飞机起飞,德舰发来的炮弹已炸掉炮塔。炮弹威力非常巨大,把航空母舰的钢铁装甲整块撕开,德国舰队司令威廉·马歇尔称之如“掀开盖子一般”。在德舰的猛烈火炮攻击下(沙恩霍斯特号竟发了212枚炮弹),英国的航空母舰及其驱逐舰很快就沉没了。德舰也在战事中受伤,英国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击中沙恩霍斯特号船尾;几天后,在附近游大的一艘英国潜艇发射鱼雷,击穿了格奈泽瑞号的船头。为此,两艘德舰在随后的数周内不得不返回干船坞修理。
总的来说,德国在侵挪一战中取得了较大的战绩,但是海军因此损失惨重——3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4艘U型潜艇以及其他船只,但雷德尔和希特勒都认为值得。凭借此役,第三帝国不仅保有了德国至关重要的铁矿石运输线,巩固了德国北侧的防守,还获得了众多的重要战略据点,德国可利用这些基地对英国海军发动连串攻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犯,德国纳粹党的重要头目。出生于巴伐利亚的罗森海姆。16岁参加德国陆军,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于1915年转入陆军航空兵部队,成为著名的战斗机驾驶员,到 1918 年战争结束前,担任战斗机中队长。战后复员,受聘在丹麦和瑞典当民航驾驶员。1921年与希特勒相识,次年加入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即纳粹党),被委任为冲锋队队长。从此与希特勒合谋,为挑起和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了一系列罪恶勾当。 1923年,他参与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的“啤酒店暴动”,事败受重伤,逃到奥地利。1927年回国,在纳粹党内恢复领导职务。1928年当选为国会议员。1932年当选为国会议长。希特勒于1933年1月30日上台执政后,他随之出任普鲁士总理兼内政部长、航空部长。作为希特勒最得力的打手,戈林策划制造了德国近代史上骇人听闻的“国会纵火案”,建立了秘密警察组织“盖世太保”,在国内取缔共产党,设立集中营,迫害和屠杀了许多民主人士和犹太人。
1935年德国正式建立空军,他出任空军总司令。1936年负责制定与实施“四年经济计划”。次年又接任经济部长,将德国经济引上战争轨道。戈林于1939年被宣布为希特勒的继承人,曾是纳粹党内的第二号领导人物。他几乎参与了希特勒所有战略决策和作战计划的制定,并指挥德国空军配合地面部队进行了疯狂的作战行动。在吞并奥地利、闪击波兰和法国、轰炸大不列颠、滥炸苏联等进攻中,都负有直接的战争罪责,并且掠夺了被占领国家的大量财富。戈林因辅佐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有功,早在1938年便晋升为陆军元帅,1940年又获得德意志第三帝国独一无二的“帝国元帅”称号。1945年4月20日,在苏军兵临柏林之际,他出逃到巴伐利亚,因企图取代希特勒的地位未能成功而于23日被解除了一切职务。德国战败投降后被盟军逮捕。
1946年由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行刑当天服毒自杀。
雷德尔
出生在1876年4月24日汉堡万茨贝克镇一个中学校长家庭。1894年他从其父的学校毕业,改变了原先学医的计划,加入了海军。1897年年轻的雷德尔跟随德国皇太子赫里希指挥的舰队驶望中国(清)胶州湾。1903年入海军学院深造。1909~1911年,被调到德国皇帝游艇上服务,受到威廉二世皇帝的赏识。1926年5月31日日德兰大海战10周年的那一天基尔大学哲学院授予雷德尔中将名誉博士学位,1928年,雄心勃勃的雷德尔出任海军参谋长,并晋升为海军上将。1935年升为德国海军总司令。1938年,雷德尔进一步提出了一个洋洋大观的“Z”号海军扩充方案。1939年1月,希特勒欣然批准了这个迎合纳粹帝国扩张野心的“Z”号方案,并将“有功之臣”雷德尔晋升为海军元帅。到欧战爆发前夕,德国海军几乎在一无所有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支颇具规模的舰队。1941年5月21日,“俾斯麦”战列舰击沉英国“胡德”战列舰重伤“威尔士亲王”战列舰,后被英国海军围歼,之后德国再无力量进行大规模的水面作战了。但“俾斯麦”战列舰和1939年自沉的“施佩伯爵”战列舰在战斗中的表现令人刻骨铭心。1943年1月,因与希特勒在海军战略方面发生意见分歧而辞职。1945年5月德国战败后,雷德尔被苏军俘获,押往莫斯科。
1945年11月28日,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以战争罪判处其无期徒刑。雷德尔海军元帅却上书法庭要求死刑,但被驳回,1947年7月18日,被关进施潘道监狱。1955年9月获释出狱,定居基尔,并出版了回忆录《我的一生》。1960年 11月6日,84岁的雷德尔病死于基尔
Bonte
Bonte将军于1896年10月19日出生在德国的波茨坦(Potsdam),是参加过一战的老兵,1939年10月26日升任德海军驱逐舰队司令,1939年11月1日晋升少将军衔。
爱德华·迪特尔
爱德华 迪特尔将军于1890年6月21日出生,也是一位经历过一战的老兵,刚于1940年4月1日晋升陆军中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迪特尔是纳粹党的元老,他的党员证号是第24号!比希特勒还要早加入纳粹党。1921年,因为有命令,军人不得参政,他才被迫退出纳粹党。但他还是和希特勒及纳粹保持紧密联系。迪特尔带领他的连队在1923年11月参加了阿道夫.希特勒组织的那次“啤酒馆起义”。他将自己定位成一名“政治士兵”,一切行动充分满足纳粹意识形态的需要。德奥合并后,1938年5月1日出任由奥地利山地部队改编的第3山地步兵师师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挪威战役,开始于1940年4月9日,结束于1940年6月10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为夺取丹麦和挪威于1940年4~6月实施的进攻战役。英法联军优柔寡断,行动迟缓,14日才开始在挪威北部的纳尔维克、中部的纳姆索斯和翁达尔斯内斯登陆。因未掌握制空权,输送部队和补给的舰船遭德空军袭击。在中部登陆的英法军队进攻受挫,30日和5月1日被迫从海上撤往纳尔维克地区。在北部登陆的英法军队于5月27日攻占纳尔维克并重创德军,但由于西欧战局急剧恶化,被迫于6月上旬撤离挪威。10日,德军占领挪威全境。
挪威战役首次使用了陆、海、空立体作战战术,在人类战争史上写下新篇章。此役德军共伤亡5700人,损失驱逐舰10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2艘、潜艇4艘;英法和挪威军队共伤亡5000余人。英国损失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1艘、驱逐舰7艘,法国损失驱逐1艘。挪威战役后,德国取得了封锁英国和向苏联进军的基地,使中立的瑞典转向德国,不但继续向德国提供铁矿沙,还允许德国经自己的领土向纳尔维克和芬兰北部运送部队和物资
挪威战役的结局是德国在北欧地区夺取了重要的战略基地。德军占领挪威并进至瑞典边界,使中立的瑞典内外政策发生急剧变化。该国统治集团在对外政策方面开始转向德国,允许德国经该国领土向纳尔维克地区和芬兰北部运送军队和物资。西方大国试图抗击德军侵占挪威的一切努力均遭失败,其争夺斯堪的纳维亚基地的战略企图也随之落空。
英国在联盟战争中一向采用的依靠本土海军和别国人力打仗的传统战略未获成功。德军顺利结束了侵占挪威和丹麦的战役,其重要原因是;英法联军缺乏统一指挥,致使两军不能协同作战,西方盟国蔑视挪军统帅部,造成互不信任,各行其是,丹麦很快投降,挪军抵抗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