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义从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袁绍与公孙瓒的界桥之战。此战之中,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与麹义的八百“先登”相遇,一击而溃。这实质上是一次步兵对抗骑兵的成功战例。那么,步兵究竟是如何能够对抗强大的骑兵冲击的呢?
汉末三国骑兵冲击的战例
为了便于冲击作战,东汉末骑兵的普遍装备已经是长矛而不是戟。内战爆发前,公孙瓒与鲜卑骑兵的一次遭遇战,可以让人重温汉军骑兵与游牧族激战的场景:
瓒……尝从数十骑出行塞,见鲜卑数百骑,瓒乃退入空亭中,约其从骑曰:“今不冲之,则死尽矣。”瓒乃自持矛,两头施刃,驰出刺胡,杀伤数十人,亦亡其从骑半,遂得免。鲜卑惩艾,后不敢复入塞。
东汉末的大规模内战中,骑兵将领之间的马上肉搏战也时有发生。比如吕布与董卓旧部郭汜的一场战斗,两将约定单独决战:“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另一场决斗发生在马超和阎行之间,“行尝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挝超项,几杀之”。值得注意的是,郭汜、马超、阎行都是关西军人:马超是右扶风人,郭汜张掖人,阎行金城人,似乎这种骑士单打独斗的风气在西部比较盛行。
当时骑兵战斗更多发生在对步兵作战中。和东汉初期相比,这一时期骑兵对步兵军阵的威胁性更大,往往无须等待步兵军阵出现松动,或者步阵没有明显的薄弱方面时,骑兵都会对步兵军阵发起强行冲击。如吕布到河北投奔袁绍后,一起进攻张燕武装:
(张)燕精兵万余,骑数千匹。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能驰城飞堑,与其健将成廉、魏越等数十骑驰突燕阵,一日或至三四,皆斩首而出。连战十余日,遂破燕军。
值得注意的是,吕布每次冲击所率骑兵数量并不多。这种冲击的主要意义不在于杀伤多少敌人,而是冲断敌步阵的队列和指挥序列,从精神上打击震慑敌军,制造混乱,从而为己方主力发起总攻创造条件。曹操征讨关西诸将时试图渡过渭河建立营地,筑营军队也遭到了马超骑兵的这种冲击:“公军每渡渭,辄为超骑所冲突,营不得立。”关羽斩袁绍部将颜良之战,也是骑兵冲击步兵军阵的经典战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此战颜良虽可能骑马,但关羽必须冲开敌步兵密集的队列才能接近颜良,所以也可以视为骑兵对步阵的成功冲击作战。另外,关羽动作为“刺”,则说明所用武器是长矛,而非演义小说中的“青龙偃月刀”。
面对骑兵日益强化的冲击作战职能,东汉末的步兵也在寻求应对之道。这方面并没有太新奇的兵器和战术,步兵对抗骑兵的最关键要素,还是其传统的军阵战术:密集的队列和坚忍的纪律。初平三年(192 年)公孙瓒和袁绍争夺冀州的战争,就是一次典型的骑兵与步兵对决。公孙瓒一直控制幽州,有北方的乌桓杂胡骑兵可用,且公孙瓒本人一直擅长骑兵战术。袁绍刚刚占据冀州,缺乏骑兵,所部多是弓箭步兵。公孙瓒军在开战前的军阵格局是:
瓒步兵三万余人为方陈,骑为两翼,左右各五千余匹,白马义从为中坚,亦分作两校,左射右,右射左,旌旗铠甲,光照天地。
公孙瓒骑兵在接战之前先射箭压制敌军,说明当时骑兵负担冲击职能的同时并未放弃传统的射箭战术。“左射右,右射左”应当是公孙瓒的右翼射击袁绍军左翼、左翼射击袁军右翼。袁绍军的应战策略是:
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陈于后。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
麹义的八百“先登”和一千强弩兵配置在袁绍主力步兵之前。公孙瓒遂试图先消灭这支突出的小部队,“放骑欲陵蹈之”,指用骑兵冲击和踩踏步兵,这已是当时标准的冲击战术。麹义步兵在以前与羌人的战斗中,已经积累了应对骑兵冲击的战术:先靠盾牌防御敌军的箭雨,待敌骑冲近时再发起冲锋,弩手同时向敌骑射击,“义兵皆伏盾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临阵斩……甲首千余级。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终于挫败公孙瓒骑兵的冲击。这个战例说明当时步兵并非不能对抗骑兵的冲击,但要靠严格的纪律和多次战斗的锻炼,还有指挥者选择战机、鼓舞士气的素质。
本文选自《南北战争三百年》八百先登与白马义从——步兵如何对抗骑兵冲击?
李硕 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不管使历史还是游戏,目前三国题材都很多,今天小编就老和大家具体说一下三国内一些类似特种部队一样的军团和主力军团
排名第十:白耳兵——刘备的最后的卫队
主帅:刘备、陈到
变迁:演变成蜀汉禁军步兵
史实:“陈到所督,是先帝帐下的精锐,蜀国的上等部队。”
白耳兵,是刘备的亲军卫队,刘备既然是个老革(老兵痞的意思),他身边的白耳兵自然也是深经战争的惊涛骇浪。值得一提的是白耳兵的指挥官陈到,陈到,字叔至,汝南人,随刘备身经百战蜀国建立后封亭侯,征西将军,协助李严镇守白帝,《三国志》称“征南(赵云)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列”。夷陵蜀军战败,陈到与傅彤断后,傅彤战死,陈到率白耳兵数百,几百杆枪就挡住了吴军的狂追,白耳兵战斗力可见一斑。这位蜀国猛将在《三国演义》里面居然连名字都没有,实在奇怪,因为他本来是刘备帐下仅次于赵云的悍将,这可能是因为罗贯中给蜀国写出的猛将之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史实,只好委屈陈到了,另外陈到在历史上“名位常并赵云,俱以忠勇之将称”,有了一个赵云已经够典型,罗贯中可能在构思的时候将二人合并了,于是演义中陈到的威猛只好在赵云的影子里闪现了。
(刘备白耳兵)
排名第九:白马义从——公孙瓒的骐骥部队
主帅:公孙瓒、刘备、赵云
变迁:赵云招募白马追随刘备,大部分长坂坡战死,小部分演变成蜀汉禁军骑兵
史实:“瓒每与虏战,常乘白马,追不虚发,数获戎捷,虏相告云:“当避白马。”因虏所忌,简其白马数千匹,选骑射之士,号为“白马义从”。”
沮授为监军,白绍:“瓒好白马,屡乘以破虏,虏呼为‘白马将军’。故选精锐三千,尽乘白马,号‘白马义从’,以实禁卫也。” 在三国的征战中,“白马义从”只是一颗流星,它是公孙瓒的精锐骑兵部队,可惜,只经过短暂的辉煌,就在界桥战役中被袁绍的大将鞠义歼灭了。公孙瓒是在和北方少数民族的作战中以勇猛豪迈而成名的,他善使双头铁矛,《后汉书》曰:“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白马义从后扩充成相当规模的部队,一时威震塞外,乌桓“乃画作瓒形,驰马射之,中者辄呼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可惜,界桥之战公孙瓒碰上了他一生的克星鞠义,白马义从就此一蹶不振。“。…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盾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雨发,所中必倒,临陈斩瓒所署冀州剌史严纲甲首千余级。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这是一个典型的用弓弩击破骑兵的战例。值得一提的是有资料提到赵云原是白马义从之一,也算给这支精兵保留了种子。顺便说一句,《英雄传》记载,袁绍听到白马义从,有这样一段对话 -- 绍笑曰:“彼有‘白马义从’,某有‘大戟士’,安惧哉?”呼郃:“隽乂,盍为吾破之!”郃自张望不言 – 那么,张颌的大戟士,是不是袁绍军中的又一支精兵呢?
(公孙瓒白马义从)
排名第八:虎豹骑——曹魏王牌机动部队
主帅:曹纯、曹休、曹真
变迁:演变成中领军,即曹魏精锐五营: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中的骁骑营
史实:“仁弟纯,初以仪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从围南皮。”
“曹休字文烈,。。。。。常从征伐,使领虎豹骑宿卫。”
“曹真字子丹。。。。。太祖壮其鸷勇,使将虎豹骑。”
屡次出现“虎豹骑”,而且可以是曹操的“宿卫”,其统帅也都是曹氏宗族的杰出人物。那麽这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呢?
“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 ”,好可怕,“百人将”做虎豹骑的小卒,“天下骁锐”名副其实。看看他的战绩:
“纯麾下骑斩谭首。”短短一句话,似乎没什么大不了,可联系《三国志》的上下文就会明白这是多么艰难的一仗。我们可以看出这支部队的攻坚能力,和他打硬仗的能力(其实虎豹骑在史书中极少的几次露面几乎全是硬仗)。
“及北征三郡,纯部骑获单于蹹顿 ”,千里奔袭,攻之能克,机动力和战斗力可见一斑,要知道这蹹顿可是号称“冒顿”再世。
“从征荆州,追刘备于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率。进降江陵”,可见演义中的追赶刘备那支“五千铁骑”在正史中就是虎豹骑。他们一昼夜行“三百里”,诸葛亮说是‘强弩之末”,结果刘备被杀得几乎全军覆没,要不是关羽及时赶到,恐怕历史就改写了。其天生的快速能力展露无遗,这是刘备没有想到,而尤其令刘备感到震惊的是,他们在如此急行军后还能有这么强的战斗力。
(曹操虎豹骑)
排名第七:西凉铁骑——马超的“罗马”骑队
主帅:马超、马岱
变迁:消失
史实:“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
分析:为什么马超的可以以一州之地对抗曹魏全国?这就是“西凉铁骑”的威力。“超军中多高鼻深目者”,传说便是罗马西来的军人。马超军队和董卓军队的区别,在于董卓军队受到匈奴等游牧民族军队的影响较大,注重骑兵和机动”。
标枪,希腊密集军阵,重装盾牌,以及军队编制和战法上,都和古罗马十分接近。葭萌之战,连见多识广的刘备也对这种战术十分欣赏。后期蜀汉军队战斗力强的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吸取“西凉铁骑”的训练和严格纪律性。
为什么马超的可以以一州之地对抗曹魏全国?这就是“西凉铁骑”的威力。“超军中多高鼻深目者”,其实马超的部队中是有罗马西来的军人,大量吸取了罗马军阵的优点。“马超军队和董卓军队的区别,在于董卓军队受到匈奴等游牧民族军队的影响较大,注重骑兵和机动”。 标枪,希腊密集军阵,重装盾牌,以及军队编制和战法上,和古罗马十分接近。葭萌之战,连见多识广的刘备也对这种战术十分欣赏。后期蜀汉军队战斗力强的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吸取“西凉铁骑”的训练和严格纪律性。 其实他们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重装骑兵,所以它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对付不了“强弩”,曹操打败西凉兵主要是计谋,但和其战术也有关系,那就是筑城后,用强弩远射西凉兵,由于“西凉铁骑”只装备标枪,射程有限,所以十分被动。再有一个缺点就是机动力的不足,在和曹操精锐“虎骑”较量中处于下风,这和它的重型装备是分不开的。 西凉铁骑——西方技术装备的精锐骑兵。
(马超西凉铁骑)
排名第六:陷阵营——乱舞中原的高顺“飞军”
主帅:高顺
变迁:演变成虎豹骑、逍遥津死士
史实:“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高顺其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可以说是典型的刚正不阿。他麾下的“陷阵营”也是吕布军中一只王牌部队。《三国志》从简,作者惜墨如金,即使是蜀汉诸大将,东吴诸都督,诸曹诸夏侯,也都没有单独立传。但对描述不多的高顺,却把他的“陷阵营”也写了进去,而且是“每所攻击,无不破者”(虽为引用,但陈寿舍得花笔墨来写,看来还是可信的),可见其地位之高,战斗力之强。
后汉时期马铠没有普及,所以曹操在《军策令》中说:“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当时骑兵主要以轻骑为主。“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这指的是重装部兵。
分析:“陷阵营”曾经击败过拥有关张的刘备军,可见一斑。狐疑的吕布唯一信任的大将是高顺,他唯一放心的部队就是“陷阵营”。高顺以忠诚闻名,吕布被平灭之后,一言不发而引颈受戮,这在反复无常的吕布阵营中颇为罕见,曹操对吕布手下无法劝降而杀的也只有他一人(陈宫是因为深知曹操底细,不能不杀)吕布的确没有帅才,对高顺不能很好使用,但深知陷阵营的战斗力,故此“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吕布的悲剧,也是这支精兵的悲剧.
(吕布陷阵营)
排名第五:飞熊军——埋没了的西凉勇士
主帅:董卓、李傕、郭汜、张济、张绣
变迁:消失在曹操、马腾军中
董卓的私人精锐部队,旗帜上绣有肋生双翅的飞熊图案,由董卓的心腹大将李傕等人统领。飞熊军全部是由西凉军中的精英和能人异士组成,如董卓军中的胡车儿,据说其“力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飞熊军装备十分精良,拥有西凉铁骑和经常与外族作战的西凉将士,战斗力十分强。
”(《三国演义》第九回:除暴凶吕布助司徒,犯长安李傕听贾诩。“便命心腹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领飞熊军三千守郿坞,自己即日排驾回京。...却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闻董卓已死,吕布将至,便引了飞熊军连夜奔凉州去了。”)。还曾在三国谍战小说《三国谍影》中多次登场。曾在三国杀《阵面对决》中出现过。
(董卓飞熊军)
排名第四:无当飞军——蜀中精锐的山地“雇佣”部队
主帅:王平、张嶷
变迁:全军覆灭
史实:“诸葛亮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於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即为无当飞军。王平任无当监。”
所谓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利用当地少数民族兵源,建立的蜀汉劲旅,和刘备传统的王牌军——白耳兵,以及西凉马氏军团鼎足而三,一时瑜亮。这支军队富有特色,从部队性质上说,给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类似于法国的外籍军团,是一支职业雇佣军。他们的统帅是阴沉、严厉的王平。“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这支精锐部队擅长山地,丛林作战,号为“飞军”,名副其实。
无当飞军这个名称,无当是指他们的职责,主要任务就是突前,也就是蜀军里无前这个任务,所谓所当无前,而号为飞军,是说他们这些人射术都极为精良。
飞军不愧南中勇士的威名,英勇善战,在蜀汉的历次战争中都有着出色的表现。
有了八阵图这种阵法,又大量使用铁箭簇,诸葛潜心数年,终于找到了对抗重甲骑兵的办法。于是第一次出祁山,魏国举国震惊,震惊的不是别的,就是发现蜀国找到了克制魏国骑兵的办法。
(诸葛亮无当飞军)
排名第三:丹杨(阳)兵——徐杨之地的劲旅
变迁:演变成白耳兵、敢死营、解烦营;补充虎豹骑等军的兵员。
史实:“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毋丘毅诣丹杨募兵” ;“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敦等诣扬州募兵”
这是陶谦的老本,他自己就是丹阳人,作为徐州的老军阀,陶手中虽然没有好的战将,但是握有一支精锐的“丹阳兵”,因此也可以对抗曹操这样的大鳄。“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刘备增援陶谦的时候,陶谦赠送了数千丹阳兵给刘备。后来随着刘备转战千里的部队,就是这支精兵。其余的丹阳兵则在曹豹指挥下诱发了吕布夺徐州的战争,估计后来吕布的部下中不乏丹阳勇士。但是显然还有少许残留在当地的丹阳兵,他们成为好生食鱼鳖的广陵太守陈元龙部下,就是这点儿丹阳兵,后来竟然击退了小霸王孙策的渡江攻击!从刘,吕与曹操的激烈战斗看,我的感觉丹阳兵属于东夷孓遗,基本就是一支廓尔喀部队,能征惯战,吃苦耐劳,有项羽子弟兵之风。
(孙权丹杨(阳)兵)
排名第二:虎贲军——没落王朝的宫廷禁卫
主帅:袁术
变迁:消失,后曹操仿旧制重建虎卫(贲)营,后演变成中领军,即曹魏精锐五营: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中的武卫、中垒、中坚营,袁术当初指挥汉庭的精锐虎贲军,这也是他想当皇帝的资本
汉武帝时期,取军中遗孤与各将官子孙统为一军,号为虎贲军,立虎贲校尉为军事长官。虎贲军不受任何人节制,仅全权受命于皇帝一人!
(袁术虎贲军)
排名第一的军队:三国最精锐的第一军队,根据《三国志》记载和《三国演义》相关描述,三国最厉害的军队不是虎贲军也不是丹杨(阳)兵,而是另一大精锐的部队,由于史书描写太少,面目实在很模糊,很多史书都说他是重装步兵,其实不然,他是当时骑兵战术和技术的巅峰之作,是骑兵部队中的精锐。统帅这支军队的将领为天下做忌惮。
(诸葛亮元戎弩兵)
小编觉得第一名的应该是“元戎弩兵”装备“诸葛连弩”是诸葛亮在秦汉连弩的基础上改进的一种强弩,每次能一驽十矢俱发不过这只军队只有三千人,因为武器做工难,,,,,可惜在蜀汉灭亡后,诸葛连弩工艺失传,,,,所以后续历史好像很少看见军队使用这种兵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公孙瓒是三国初期的一方诸侯。但是公孙瓒的起步却非常特别,他是三国唯一一个靠脸起家的诸侯。话说公孙瓒虽然出身贵族,但是因为他的母亲身份很低,史书没有写,大概就是给公孙瓒父亲做小妾之类的。所以说,作为小妾的儿子自然不太受重视。但是公孙瓒是一个天生的美男子,他的外貌英俊,声音洪亮,而且非常有才干。当时公孙瓒在涿郡当差,侯太守越看越喜欢公孙瓒这孩子,就主动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公孙瓒,又送公孙瓒去卢植那里上学,在卢植教授那里,公孙瓒和刘备成了同学。
公孙瓒学成归来后,因为表现突出,就开始做官。公孙瓒这个人作战很勇猛,话说有一次他带着十几个骑兵在外面巡视要塞,忽然迎面遇见了数百名鲜卑骑兵。这种悬殊的对抗,必输无疑。但公孙瓒对手下说:“我们必须冲过去,不然就会被他们杀死。”于是率先挺长矛冲向鲜卑骑兵,带着随从,奋力杀出。
后来公孙瓒被提升为涿县县令。在东汉光和年间,凉州叛贼起来发动叛乱,朝廷让公孙瓒带领幽州三千精锐骑兵去平叛。公孙瓒的骑兵队,因公孙瓒酷爱白马,故而全以白马为主,史载为白马义从。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还有口号:“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因为公孙瓒组建这支白马义从,能征善战,弓马娴熟,能打能射,所以曾威震一时,尤其胡人对其极为恐惧。史载“瓒每与虏战,常乘白马,追不虚发,数获戎捷,虏相告云:‘当避白马’。”可见公孙瓒白马义从之勇猛和威力。后来在公元191年,公孙瓒又率领白马义从等部队2万人击败30万青州黄巾军,斩首三万,俘虏七万,俘获财物无数,公孙瓒威名大震。
那么既然白马义从如此勇猛,为何最后公孙瓒还被袁绍打得团团转,甚至龟缩在易京城吓得不敢出来?原来公孙瓒手中的王牌军队白马义从全军覆没了!怎么回事呢?被谁全歼了呢?
当时袁绍和公孙瓒发生征战,在著名的界桥之战。公孙瓒又率领白马义从出战,但是这次公孙瓒所向无敌的白马义从竟然遇见了自己的克星。史书记载:“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盾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雨发,所中必倒,临阵斩瓒所署冀州剌史严纲甲首千余级。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
也就是说,公孙瓒看见袁绍的部将鞠义只带着不到八百人的步弩兵。于是就产生了轻敌的心理,认为骑兵一冲即溃。另外,在当时的地理位置,并不适合骑兵冲杀。但是因轻敌心理,公孙瓒竟然领骑兵正面冲去。而鞠义则令士兵准备好强弩,躲在盾牌后面。等到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距离很近时,忽然一声令下,早已备好的强弩忽然射箭,箭如雨下,白马义从被射死惨重,以至全军覆没。白马义从的全军覆没对于公孙瓒来说,是一次极其残酷的打击。导致战斗力顿减,以至于后来只能躲在城中死守。但最终还是被袁绍军攻破,公孙瓒无奈,只得自杀。一代诸侯就这样伴随着一支传奇骑兵的消失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白马义从原指跟随公孙瓒的那些善射之士,后公孙瓒在与胡人的对战中,深深的感觉一队精锐骑兵的重要性。因此,以那些善射之士为原形,组建了一支轻骑部队。
由于公孙瓒酷爱白马,因而部队清一色全是白色的战马,而部队为表达忠心,均高喊:“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因而得名——白马义从。
沮授为监军,白绍:“瓒好白马,屡乘以破虏,虏呼为‘白马将军’。故选精锐三千,尽乘白马,号‘白马义从’,以实禁卫也。” 在三国的征战中,“白马义从”只是一颗流星,它是公孙瓒的精锐骑兵部队,可惜,只经过短暂的辉煌,就在界桥战役中被袁绍的大将麹义歼灭了。公孙瓒是在和北方胡人的作战中以勇猛豪迈而成名的,他善使双头铁矛,《后汉书》曰:“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白马义从后扩充成相当规模的部队,一时威震塞外,乌桓“乃画作瓒形,驰马射之,中者辄呼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可惜,界桥之战公孙瓒碰上了他一生的克星鞠义,白马义从就此一蹶不振。“…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盾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雨发,所中必倒,临陈斩瓒所署冀州剌史严纲甲首千余级。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这是一个典型的用弓弩击破骑兵的战例。值得一提的是有资料提到赵云原是白马义从之一,也算给这支精兵保留了种子.
相关记载
“瓒好白马,屡乘以破虏,虏呼为‘白马将军’。故选精锐三千,尽乘白马,号‘白马义从’,以实禁卫也”
“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
这两段,描写的都是瓒手下的白马义从。史料记载中首次出现白马义从是在181年,那么它的组建极有可能在179~180年间。白马义从原指跟随瓒的那些善射之士,后瓒在与匈奴的对战中,深深的感觉一队精锐骑兵的重要性。因此,以那些善射之士为原形,组建了一支轻骑部队。由于瓒酷爱白马,因而部队清一色全是白色的战马,而部队为表达忠心,均高喊:“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因而得名——白马义从。
评价
在浩瀚的三国历史中,白马义从就像一颗流星,只经历了短暂的辉煌。白马义从是典型的轻骑兵部队,有着强大的机动力和射程优势。公孙瓒能依靠这支轻骑部队长期威震塞外,并让匈奴这样的骁勇善战的轻骑“世家”闻风而逃,不难看出,白马义从无愧于东汉末年第一轻骑的美喻。
兴衰
史料中记载中,胡人是何等惧怕瓒的白马义从:“瓒每与虏战,常乘白马,追不虚发,数获戎捷,虏相告云:‘当避白马’。”
辉煌后就是坠落……在界桥之战中,瓒的白马义从碰到了它的克星——鞠义的八百先登。战局的情况,史料同样有记载——“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盾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雨发,所中必倒,临阵斩瓒所署冀州剌史严纲甲首千余级。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
白马义从被歼灭,罪魁祸首当为瓒。在那场战斗中,瓒犯了几个严重的错误!
1、见敌兵少,便认为对方弱,轻视对方战斗力。
2、在最不适合白马义从的地形,让白马义从冲锋。
3、低级的用轻骑去对弩兵(八百先登属步兵,但袁绍配给鞠义千张强弩)正面进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