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4 20:27:46首页
公元前206年1月,项羽率领诸侯军进入咸阳,杀人放火,将嬴秦苦心经营的数百年的咸阳城毁于一旦,种种行为,除了报仇之外,很显然,项羽压根就不想将他的新王国定都在关中。
他对这个地方以及这个地方的百姓没有丝毫感情,同样,这个地方以及这个地方的百姓对他也没有任何感情,他们之间,有的只是无穷无尽的刻骨仇恨。
项羽心心念念,就是诛灭暴秦后,回到彭城,刀枪入库,与虞姬马放南山,幸福终老。
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项羽才将关中荼毒一清,这样秦人日后即便要报仇,也有心无力了。
然而,项羽不可能杀尽秦人,只要秦人还未死绝,他们终是要报仇的。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虽三户,难道就不能亡楚?以暴制暴,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佳策,可惜,项羽几乎至死都没能想通这个貌似浅显之极的道理。
然而,项羽手下有一个叫韩生的谋士,偏要自作聪明,来劝项羽定都关中,他说:“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
项羽当然不会接受这个意见,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谁知之者!”
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说:将士们好不容易发达了,得给人看到,特别是老家人看到,否则发达了也没啥意思。
注意,这句话的主语应是楚军将士,而不是项羽自己。项羽早已名震天下,他何必担心家乡无人知晓。
然而,项羽此言虽顺从了众意,但在政治上是极其短视的,要按这思路我们今天的首都就不在北京而在瑞金了。
韩生见自己的奇谋妙策项羽偏不采纳,心中非常失望,于是私下跟人嘲笑项羽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看来这个韩生应当不是楚国人,而且很有些地域歧视的观念。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句话很快传到了项羽耳中。
项羽暴怒。竟敢说我是猴子,你见过这么帅的猴子吗?我看你才是猴子,你全家都是没进化好的猴子,还敢侮辱我伟大的大楚民族,其心不轨,其言当诛,罪不容恕,寡人要代表全体楚人惩罚你。
于是,项羽派人把那韩生抓起来,以宣扬反动言论为由,扔进鼎镬之中,烹了。
面对项羽这种人,说话要小心,他们吃软不吃硬。刘邦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笑到了最后;韩生不明白,所以他被煮成了一锅肉汤。
历史说:没有一个伟大的人物能创造我,而是我创造了他们,任何妄图移动我表针的人都是无益的,因为他既不能将时间加速,也不能使时间倒退。
项羽说:我——不——相——信!
于是,便有了如下一幕:
在外戎马倥偬了一年多的楚军士卒们思乡如狂,他们很想立刻穿着锦衣华服光荣还乡,但是他们暂时还不能走,因为还有一大摊子烂事儿等着他们的头儿项羽来解决呢。
第一件事儿,就是“怀王之约”。
楚怀王毕竟在名义上还是项羽等人的老大,关中之地到底怎么处置,灭秦之后诸将怎么封赏,还是得象征性的请示他一下。
结果,楚怀王超级不识相,他居然把两年前陈芝麻烂谷子的“怀王之约”又提出来了,宣布——刘邦为关中王,诸将各回本国由各国国王封赏,项羽回楚国接着当将军。
项羽暴怒。
——我意思一下,你还真拿自己当回事儿了,好个不知进退的老家伙!世人皆知,暴秦之灭,我功为首,天下平定,我功最高,天下要建立新的秩序,也该由我决定,轮不到你来说话!
于是,项羽召集诸侯诸将议道:“怀王者,吾家所立耳,非有寸功,何以得专主约!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诸君与籍之力也。怀王虽无功,固当分其地而王之。”
这意思是:这天下都是咱们打的,那楚怀王何曾出过半点力,咱们凭什么听他的!先前立诸侯之后为王,都是咱们为了诛灭暴秦而竖的幌子,现在暴秦灭了,他们还是哪里凉快哪里去吧!不过他们毕竟做过幌子,咱们就可怜可怜他们,封一小块地方给他们养老就是。
项羽的这句话,道出了他建立天下新秩序的总策略。那就是:以灭秦的功劳来分割蛋糕,这样是最公平的——至少项羽自己是这么认为。
面对项羽提出的策略,诸将均表示同意,这样的确很公平,至少对他们来讲是公平的。
那么,在这个总策略下,项羽究竟会怎样规划这个属于他的新时代呢?
图:宿迁项王故里英风阁
在他面前,总共有四条路,也就是西周、春秋、战国、秦四个历史时期各走之路:
第一:称帝,把自己折腾成楚始皇,天下实施郡县制,跟秦一样搞个大一统的帝国来。
这条路项羽不想走,也走不通。
首先,各国军将不会答应。他们起义反秦,其最基本的目的,是要消灭秦帝国及其专制体制。否定郡县制,恢复封建制;否定统一帝国,恢复列国并立。这是秦末起义的大义名分,是难以违逆的。更何况他们带头起来造反,图的就是个封妻萌子、公侯万代,如果项羽让他们去当大一统帝国下的普通官吏,他们非再次造反了不可。
其次,项羽自己也不会同意。他与他的项氏家族本就是秦大一统思想的受害者。他自己也自至始至终以“暴秦灭六国”为无道之举,深信其灭亡是由于其专制造成。
所以,无论如何,项羽也不可能重蹈秦之覆辙。
我们现在来看,大一统是大势所趋,郡县制也是更为先进的政治制度。但是在当时人看来,秦国的路是走不通的,否则秦也不会完蛋了。其实秦国的灭亡与郡县制封建制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当时的人不会这么想,要知道一切历史人物都不可能跳脱他所处的环境考虑问题,毕竟封建制实施了近千年一点问题没有,秦国一废除封建制就出问题了。故当时之人,盖实以封建为理所当然,反视统一转为变局矣。我们知道,汉朝经过近百年的过度,最后终于基本实现了郡县制的统一帝国,但那是由数代汉朝皇帝以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及无数流血牺牲换来的。项羽不可能一蹴而就。
第二:恢复到战国时期的七国争雄状态。
这是项羽最不愿意看到的。多年战乱,人心思定,天下必须要有一个有实权的老大来维护秩序,否则各国还是跟从前一样打来打去,那暴秦不是白灭了吗?
第三:恢复到春秋时期小国林立,几个大国轮流当霸主维护秩序的状态。
这条路貌似行的通,但项羽肯定不想走。关键是项羽不想和别人轮流坐庄,他想一家独大,何况春秋时的霸主多是公爵侯爵,此等名号岂能满足项羽的胃口。
另外,诸侯们应该也不会容许自己的地盘附近有很多小国存在,即便暂时容许了也迟早要将他们吞掉。发展下去还是战国时代。
第四:恢复到西周时期,由“天子”来维护天下秩序。
这条路也行,但问题是谁来当这个天子。
楚怀王?还是项羽自己?
都不行,楚怀王有名无实,项羽则有实无名。
左看右看,四条路都行不通,那么怎么办?项羽于是与范增商量,决定结合春秋与西周的路子,再联系现状,走一条前所未有的新路子,那就是:
虚尊楚怀王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自立霸王定都彭城为实际上的天下共主,以主持分封诸侯及维持天下秩序。
这条路子以大体言,实不可谓之不惬当。可惜事实最后证明,它是一条彻头彻尾的歪路,且比以上四条路更歪。秦那条路子至少还撑了十几年,项羽这条路子撑不到五年就完蛋了。其实这也不能怪项羽,人的见解,总是较时势为落后的,否则新中国的革命,一开始就走暴力夺取政权这条路了,又何必搞啥变法维新君主立宪,白白弄得谭嗣同等先烈流血牺牲。
所以说,后来的人是幸运的,他们有更多的理论和方法,有反思历史的更大的时代空间,不必像前人如秦皇项羽,必须摸着石头过河,一不小心就会摔个大跟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